首页

女王调教视频网每天两部

时间:2025-05-24 17:45:58 作者:习近平同德国总理默茨通电话 浏览量:42321

  中新网泉州7月13日电 由全国台联文宣部、华侨大学和台湾人间出版社主办的2024年陈映真征文颁奖仪式暨刺桐吟诵会12日在福建泉州华侨大学举行。征文活动共收到89篇投稿,评审者、获奖者等150余人出席活动。

7月12日,由全国台联文宣部、华侨大学和台湾人间出版社主办的2024年陈映真征文颁奖仪式暨刺桐吟诵会在福建泉州华侨大学举行。(全国台联供图)

  陈映真是著名文学家,台湾爱国统一阵营的重要领袖和理论家,1988年参与创建台湾中国统一联盟并出任主席。2016年11月22日,陈映真于北京逝世,享年80岁。

  全国台联副会长郑平致辞表示,陈映真先生积极奔走两岸,大力推动两岸文化交流,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卓越贡献。近年民进党当局极力推行“去中国化”教育,令许多台湾青年缺乏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和正确认知。因此更应弘扬陈映真的爱国主义精神,加深台湾青年对大陆的情感联系和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引导台湾青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

  华侨大学校长吴剑平指出,陈映真以笔为旗,其文学与思想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和旺盛生命力,表达对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热切期盼,深深触动两岸人民心弦。华侨大学将充分发挥优势,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创新活动形式引导两岸青年互学互鉴、相依相伴、同心同行,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共创中华民族绵长福祉,续写中华民族历史新辉煌。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朱双一介绍,此次活动收稿数量和质量较以往大幅提升,特别是新作奖作品,评委们深感两岸读者阅读陈映真作品的热情越发高涨,陈映真作品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宗亲们热情的问候和招待,令我不由自主想起了映真先生的《祖祠》这篇文章。我想我们的感动之情是一样的,所有台湾人回到自己的原乡,都会有类似的激动。”“阅读陈映真”佳作奖一等奖获得者、台湾青年张钧凯在视频致辞中回顾了回到大陆寻根的感受。

颁奖仪式上,两岸学子共同诵读陈映真先生的经典作品。(全国台联供图)

  颁奖仪式上,两岸学子共同诵读陈映真先生的经典作品,赢得现场观众掌声。活动由台声出版社、福建省台联、泉州市台联协办,华侨大学文学院承办,后续还将举办“熠熠星火 爱在两岸”——纪念陈映真先生征文活动学术交流会等。(完)

【编辑:张子怡】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内蒙古小镇父子的移动“星空影院”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粮食和能源等多重危机叠加,全球治理赤字有增无减。“全球南方”群体性崛起,但其声音和诉求在当前国际治理体系中尚未得到充分反映。作为国际经济合作重要平台,二十国集团汇聚了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承载着国际社会对其以更有效治理推动世界经济行稳致远的共同期待,理应担起时代责任,坚持伙伴精神,加强团结合作,凝聚起共同战胜困难和挑战的强大力量。

中国驻美国大使:中美完全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荣

我们的城市有许多历史记忆,特别是一些历史悠久的老城区,是最宝贵的东西,不能因为浮躁、无知而破坏掉。有的城市把真古董拆了建假古迹,我看到一份材料,说全国有三十多个城市已经或正在谋划搞古城重建,搞什么潘金莲故居、阿房宫重建!还有一些地方热衷于改老地名,喜欢起一些洋气一点的地名,如“曼哈顿”、“威尼斯”、“加州1886”、“玛斯兰德”等,五花八门,与中国历史文化协调吗?不仅群众看得一头雾水、莫名其妙,而且也割断了地名文脉、不利于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更何况有些情况也是违法的,我国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不以外国人名、地名命名我国地名。传承文化不是要简单复古,城市建设会不断融入现代元素,但必须同步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泉州市红十字会派员抵达金门:要了解大陆渔民遇难真相

到2030年,绿色保险发展取得重要进展,服务体系基本健全,成为助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金融手段,绿色保险风险保障水平和保险资金绿色投资规模明显提升,社会各界对绿色保险的满意度、认可度明显提升,绿色保险发展市场影响力显著增强。

饲养员用铁锨驱打大熊猫 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致歉

商务部表示将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建设“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高质量建设境外合作园区,把“一带一路”打造成造福各方、惠及世界的“幸福路”。

《滚烫年华》亮相广东电影推介会 展现深圳打拼者“滚烫人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传承和追求的是和平和睦和谐理念。我们过去没有,今后也不会侵略、欺负他人,不会称王称霸。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将继续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兼爱非攻”“以和为贵”“讲信修睦”“协和万邦”等思想,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中,集中展现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实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